Wednesday, August 17, 2011

《延安:被石油改变的城市》读后



一篇好文章,很深刻。看得出来,作者还是很认真地做了些功课的。对延安现状的很多分析也很中肯。但是在通篇的严肃叙述和分析中却有一句以不严肃的引用做出的结论而成为文章的硬伤。

作者先在文章上篇介绍了延安的现状,过去,甚至历史传说。作者的结论是“延安是一个突然富裕起来,还没来得及彻底改换面貌的城市。”这个结论应该说还是比较客观,中肯的。而文章下篇由石油对延安的改变谈到对延安人的改变。说“石油这笔迟到的馈赠,对延安人形象的改变,并不仅仅是财富的多寡。”(对。)“有多少赌中了油井而一夜暴富的老板,就有多少仅从报纸上撕下一绺白边批个字就发财的大小官员。”(有这种现象。)但如果这还是说的少数人的话,那么“淳朴的延安普通人,在这场黑色金钱雨中经历的考验和反应,也完全可以看做是当年深圳、惠州当地村民一夜暴富后种种表现的翻版。”就把全体延安人都包括进去了。不知当年的深圳、惠州是怎样的?作者借“不少人因此说,”得出结论:“贫寒乍富的延安人到底是没文化没素质没教养,那些富起来的人,除了有钱之外一无所有。”“过去的淳朴,无非是假象。”

首先不知道黄先生所说的“不少人”有多少?是什么人?私下推断,可能只是黄先生周围的小圈子里的不少人吧。很遗憾。而且从这些人的话里听到了一点酸酸的味道。

如果只是酸酸的 也还罢了,可是实际上作者是借这句话给延安人的形象下了结论。而这结论是大大地伤了延安人了。不由我想起CNN主持人说的“中国人都是暴民,…… ”是不是有点相似呢?

延安确实是“贫寒乍富”。但是,“贫寒乍富”不是错,更不是延安人的错。这其中的种种辛酸也不提它了。而“贫寒乍富”后很多硬件软件没跟上可以说是现在中国的普遍现象,不独延安然吧。这正是我们延安人民乃至全体国民应该努力改变的,而不应该成为被耻笑和辱骂的理由。

在延安确实有些人是“没文化没素质没教养”,但不是所有延安人;也确实有些“富起来的人,除了有钱之外一无所有”,也不应包括所有富起来的人。否则我们还努力富民强国干嘛?穷着高尚着算了呗。象朝鲜那样?这又是一个大问题,在此不讨论了。

“不少人因此说,贫寒乍富的延安人到底是没文化没素质没教养,那些富起来的人,除了有钱之外一无所有。”如果说这句还可以说是出于嫉妒的偏颇的话,那么“过去的淳朴,无非是假象。”就简直可以说是有些恶毒的中伤了。

我是一个曾从北京到延安插队的知青,我在延安生活和学习了八年,一直把自己当作半个延安人。当年我们插队到延安的时候,延安的贫穷至今想起来仍然令人心酸。很多人是从电视剧上了解的陕北。《血色浪漫》取的虽然是榆林米脂的景,但陕北地区情况基本上差不多。这块孕育了中国革命的土地,在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二十多年后仍然一贫如洗。满目黄褐色的荒山秃岺,远远望见几棵消息树。作者在文章开头举的“拦羊娃”的黑色段子,在当时都应该是小康的“幸福生活”了。有很多娶不到媳妇甚至夭折的。所以当周恩来陪同范文同来延安了解到当时延安情况时就掉下了眼泪。说没想到延安人民现在过的日子还不如我们在延安的时候。延安人民用小米养育了中国革命,革命胜利了延安人民还在饿肚子!还不如驻扎着几万军队的抗日战争时期!

所以我们村有的老乡就说,什么革命圣地,是革命“剩地”!革命剩下的地方。

我所处的宜川县在当时是延安地区比较富裕的县了,但仍有很多人不够吃。其他象吴起、志丹等县就更别提了。按说陕北地广人稀,广种薄收粮食也应该不成问题。但因为要交公粮。而所交公粮的任务数额又是那么繁重!所以说延安的切肉施鹰的“肤施”是延续到七十年代末的。

而延安的人民仍然是那么淳朴,他们一边在叹着“毛泽东一次也不回来”“我们是革命剩下的地方”,却仍然在周恩来的吉普车陷到河里时,硬生生用肩膀把周恩来连人带车抬出泥淖,抬上河滩!

这一份淳朴!是假象吗?

我们村的老乡在那么穷困的条件下仍然尽力照顾远来的“北京娃”。我们村有川地,可以种麦子。除了交公粮,每年可以分到有时一斗有时十几斤麦子。很多人舍不得吃,都留到过年时吃。但也有打下麦子马上磨一点新麦做馍馍的。不管是谁家做下馍馍,都会来叫我们北京学生去他们家吃馍馍。想想看,每人才十几二十斤麦子,要吃一年的!那份淳朴,那份真情,至今点点在心,不敢或忘。

我们村的老支书,为人刚正不阿,从未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谋求过一点利。有了招工指标比知青还高兴,“赶快让娃走”。我今年有机会回村看了看,老支书已经走了,他的老伴和儿子仍然住在半山上那孔破窑洞里。

这一份正直,是没素质吗?

我们村里有很多老人没念过书。但是在地里干活的时候,一有女子(泛指所有没结婚的女孩子)在,队长或老年人就会高声说一句:有女子在啊,悄悄的!所有人都不会开不适当的玩笑。所以我常说,陕北农民是没念过书可是有文化。东北人讲话:讲究!

这不是文化?不是教养吗?什么是有文化有教养呢?

近十几年常有村里年轻人到北京打工,就有因为忘带暂住证而被带到派出所,捎出话让去保人的。往往看着被保出来的孩子一边感激、歉疚地笑着,一边检讨说忘带了忘带了,我就想起在延安时老乡是怎样对待我们的,想起那些珍贵的新麦馍馍,想起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老乡的点点关怀,想起当年延安人民的淳朴善良和现在北京人的势利鸡贼。

我很佩服作者敏锐的眼光,严谨的思维,老到的文笔。但是以我半个“没文化没素质没教养”的延安人的小肚鸡肠向您进一言:作为一位资深的新闻工作者,一位有智慧的知识分子,是不是还应该多一些对人--普通民众的深切关怀呢?对那些一睁眼就欠人240块钱的出租车司机、对因为物价飞涨而吃不起肉的普通市民,对农村那仍然在地里辛苦劳作的广大农民,你的“以前的淳朴,都是假象”不象一记刻薄的耳光吗!谁有资格向他们举起手?!

最后,谨代表我自己,感谢作者指出的我们延安的种种不足和弊病。相信延安人民有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的智慧和勇气。

谢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